为便于读者掌握液压机基本回路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,将方向控制基本回路、压力控制基本回路、速度控制基本回路、供油回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列于表1~表3中
表1方向控制回路常见故障及其排除
故障现象 | 原因分析 | 关键问题 | 排除措施 |
执行元件不换向 | ①电磁铁吸力不足或损坏 ②电液换向阀的中位机能呈卸荷状态 ③复位弹簧太软或变形 ④内泄式阀形成过大背压 ⑤阀的制造精度差,油液太脏等 | ①推动换向阀阀芯的主动力不足 ②背压阻力等过大 ③阀芯卡死 | ①更换电磁铁,改用液动阀 ②液动换向阀类采用中位卸荷时。要设置压力阀,以确保启动压力 ③更换弹簧 ④采用外泄式换向阀 ⑤提高阀的制造精度和油液清洁度 |
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选择不当 | ①一泵驱动多缸的系统,中位机能误用H型、M型等 ②中位停车时要求手调工作台的系统误用O型、M型等 ③中位停车时要求液控单向阀立即关闭的系统,误用了。型机能,造成缸停止位置偏离了制定位置 | 不同的中位机能油路连接不同,特性也不同 | ①中位机能应用()型、Y型等 ②中位机能应采用Y型、H型等 ③中位机能应采用Y型等 |
锁紧回路工作不可靠 | ①利用三位换向阀的中位锁紧,但滑阀有配合间隙 ②剥用单向阀类锁紧,但锥阀密封带接触不良 ③缸体与活塞间的密封圈损坏 | ①阀内泄漏 ②缸内泄漏 | ①采用液控单向阀或双向液压锁,锁紧精度高 ②单向阀密封锥面可用研磨法修复 ③更换密封件 |
液压机压力控制回路常见故障及排除
故障现象 | 原因分析 | 关键问题 | 排除措施 |
压力调不上去或压力过高 | 各压力阀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| 各压力阀本身的故障 | 见各压力阀的故障及排除 |
型高压溢流阀,当压力调至较高发出尖叫声 | 三级同心结构的同轴度较差,主阀芯贴在某一侧做高频振动、调压弹簧发生共振 | ①安装时要正确调整级结构的同轴度 ②用合适的黏度,控制温升 | |
H溢流阀遥控口卸荷时.系统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声 | ①遥控口与二位二通闽之间有配管,它增加了溢流阀的控制腔容积,该容积越大.压力越不稳定 ②长配管中易残存牢气.引起大的压力波动,导致弹性系统自激振动 | 机、液、气各闲索产生的振动和共振 | ①配管直径宜在46mm以下,配管长度应在1m以内 ②可选用电磁溢流阀实现卸荷功能 |
两个溢流阀的回擅连在一起时易产生振动和噪声 | 溢流阀为内卸式结构,因此回油管中压力冲击、背压等将直接作用在导阀上,引起控制腔压力的波动,激起振动和噪声 | ①每个溢流阀的回油管应单独接回油箱 ②回油管必须合流时应加粗合流管 ③将溢流阀由内泄式改为外泄式 | |
减压回路中,减压出口压力不 | ①主油路负载若有变化,当最低工作压力低于减压阀的调整压力时,则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下降 ②减压阀外泄油路有背压时其出口压力升高 ③减压阀的导阀密封不严,则减压阀的出口压力要低于调定值 | 控制压力有变化 | ①减压阀后应增设单向阀,必要时还可加蓄能器 ②减压阀的外泄管道一定要单独回油箱 ③修研导阀的密封带 ④过滤油液 |
液压机执行机构控制回路常见故障及排除
故障现象 | 原因分析 | 关键问题 | 排除措施 |
快速不快 | ①差动快速回路调整不当等,未形成差动连接 ②变量泵的流量没有调至最大值 ③双泵供油系统的液控卸荷阀调压过低 | 流量不够 | ①调节好液控顺序阀,保快进时实现差动连接 ②调节变量泵的偏心距或盘倾角至最大值 ③液控卸荷阀的调整压力大于快速运动时的油路压力 |
快进转工进时冲击较大 | 快进转工进采用二位二通电磁阀 | 速度转换阀的阀芯移动速度过快 | 用二位二通行程阀来代替电磁阀 |
执行机构不能实现低速运动 | ①节流口堵塞,不能再调小 ②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调得过大 | 通过流量阀的流量调不小 | ①过滤或更换油液 ②正确调整溢流阀的工压力 ③采用低速性能更好的流量阀 |
负载增加时速度显著下降 | ①节流阀不适用于变载系统 ②调速阀在回路中装反 ③调速阀前后的压差太小,其减压阀不能正常工作 ④泵和液压马达的泄漏增加 | 进人执行元件的流量减小 | ①变速系统可采用调速 ②调速阀在安装时一定不俄接反 ③调压要合理,保证调速朗前后的压力差有5~10bar ④提高泵和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 |